关注大运河保护利用、开展审计整改“动态清零”行动……关注本期审计动态

  • 时间:2024-03-28
  • 浏览次数:
  • 来源:审计署网站
  • 字体: [ ] [ ] [ ]
  • 分享:

部署大运河自然资源资产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审计

江苏省审计厅组织大运河主干沿线的8个设区市审计局共同开展大运河自然资源资产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审计。涉及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多个主管部门,重点关注大运河江苏段主河道两岸各2公里范围核心监控区内国土空间规划、准入、用途管制、整治修复,建设项目准入正负面清单落实等情况;大运河沿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核心监控区内污水、固废收集处理等情况;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调查、认定、登记、保护、修复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情况;大运河船舶码头污染防治、打造生态绿色廊道、安全监管体系完善等情况;财政保障资金的投入管理使用、项目建设运行绩效等情况。

召开经济责任审计集中进点见面会

重庆市召开2024年度市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集中进点见面会,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领导及被审计领导干部参加会议。会议强调要围绕发展大局和职责定位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按照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紧扣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把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建议、“1669”清廉重庆建设等有机结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规范权力运行中的重要作用。被审计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带头落实市委审计委员会工作部署,正确认识此次“经济体检”,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加大审计整改力度,将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开展审计整改“动态清零”行动

贵州省审计厅印发工作方案,开展全省审计机关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动态清零”行动,对截至2023年底审计查出尚未完成整改的“存量问题”进行摸底,认真核对问题信息,督促被审计单位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等,健全完善整改台账,特别是剩余整改时限超6个月的问题,明确要以季度为限明确阶段性整改目标;对2024年及以后审计查出的“增量问题”,明确要把问题查深查透,把整改要求提准确,全口径建好全要素整改台账,推动高效落实整改。从提升审计整改质效上下功夫,采用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推动问题整改销号。加强对整改责任单位的业务指导,及时对有关单位制定的整改目标、整改措施以及整改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推动提升整改实效。规范整改结果审核认定,并根据需要采取实地踏勘等方式确认整改效果,防止纸面整改、虚假整改,做到整改结果审核可倒查、可追溯、经得起检验。将深化研究型审计贯穿动态清零行动全过程,对整改推进缓慢、整改效果不佳的问题,及时深入分析原因,研究影响整改推进的根源,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强化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党委政府督查等部门贯通协同,强化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审计整改。坚持发挥好审计整改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这一指挥棒作用,做实做细审计整改各环节工作,确保整改考核客观公正,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审计机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等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有关要求,指导区市审计机关加强镇街领导干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算好“绿水青山账”。认真做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聚焦相关部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资源环境决策制定执行、目标任务完成、资金管理使用和项目建设等内容,多维度、多角度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紧盯美丽中国建设等最新政策,综合考量已开展耕地保护、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资源环境相关审计,研究组织实施山水林保护和生态修复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森林资源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山生态修复等方面,助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协同推进。聚焦矿山企业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等涉及营商环境相关资金,抓住突出问题,破解风险隐患,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

谋划审计项目

沈阳市委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沈阳市审计局2024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经济监督,持续加大重大政策落实、重点项目推进、重大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力度,紧盯政策不落实、项目不落地等问题。着眼促进经济平稳运行,重点关注财政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管理和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保驾护航。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助企纾困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审计力度,深入分析问题原因,及时提出审计建议,推动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资金落地见效。着眼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推动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实落地。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及时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不良苗头和有害倾向。聚焦权力规范运行,盯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客观反映问题,审慎作出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